直播連結 直播連結

查經進度 查經進度

查經班進度

日期

 星期

經節

5/6

馬太福音

5/10

撒母耳記上第十一章

讀經進度表

日期

星期

經節

5/11

詩篇83118

5/12

詩篇84112

5/13

詩篇85113

5/14

詩篇86117

5/15

詩篇8717

5/16

詩篇88118

5/17

詩篇89152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每週資料下載  每週資料下載 
  • 資料夾

資料夾 資料夾數量 文件數量  
教會週報(2013-2022)
子資料夾: 2022週報(8-12月), 2023週報, 2024週報, 2025週報
4 662
顯示 1 項結果.

從我的桌面存取
WebDAV 網址
消息報告及彼此代禱 消息報告及彼此代禱

消息報告

1、長執會公告

本主日中午12:30召開長執會,請長執預備心參與。各組如有提案請交給長執會書記吳以樂執事。

2、全年度奉獻證明

2024年度奉獻證明已放至各位兄姊的個人奉獻櫃中。除一般為本會事工之奉獻證明外,若有對外來單位非長老會體系之機構奉獻者,另外還會收到一張【對外奉獻-非本宗】之奉獻證明,請會友留意。

3、關懷庶務組報告

感謝上主賞賜媽媽,成為生命的孕育者。主日禮拜後請兄姊與家人留步在主堂合影,照片輸出後將先佈置於教會牆面,之後會致贈兄姊留念。張馥如執事及梁恩賜弟兄會協助拍照,活動持續至5/25()。教會也預備全聯禮券送給全職、代職的母親們,避免疏漏,請會後至交誼廳領取。

邀請兄姊提供【母親與我】相關照片、或寫上文字訊息,提供給關懷庶務組做牆面佈置。

4、玉山神學院奉獻主日

下主日為玉山神學院奉獻主日,神學碩士一年級王效忠牧師前來講道、請安暨報告,願上主賜福王牧師的服事。請兄姊為玉神神學教育事工關心奉獻及代禱。

5、週二查經班

5/12()-5/13(二),許牧師前往新竹聖經學院上課,週二查經班暫停一次。

肢體消息

4/27(日)故楊錦雲姊妹在睡夢中世,榮歸天家,享年91歲。謹訂於5/14()上午930假台北市懷愛館景仰樓二樓至善二廳舉行告別禮拜。願上主安慰遺族也請兄姐關心代禱。

團契消息

松年團契/婦女團契出遊

婦契松契聯合春遊 5/15(四)上午750報到,8點準時出發,備有早餐,請準時上車。

教界消息

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

教會有收到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門票,展覽時間為5/23()-5/26(),如有需要請至辦公室索取。

古亭部落格

【文接封面】

    禮拜中,教會準備了手工木製十字架,鼓勵會眾寫下自己無法獨自承擔的苦難或願望,象徵願意與他人分擔,並將十字架留在教會或帶回作紀念。這一儀式延續了共飲的精神,象徵信仰的實踐並非孤立,而是在群體中彼此分擔,做出愛的行動。

    整場禮拜的設計引導信徒反思耶穌受難的當代意義,並在公禱時為教會、族群、國會、台灣祈求。許雅婷呼籲:「你願不願意和你身旁的人、你的族群、你的國家,還有耶穌,一起喝這杯?當我們一起共飲,苦難也會變成可以回甘的滋味。」


    領聖餐儀式特別以原住民族傳統作物小米製作象徵耶穌身體的餅,呈現文化連結與信仰意涵。台北原住民大專中心主任Alang Dakisliniang(方金忠)牧師擘餅前向會眾說明,小米是台灣原住民長久以來的主食之一,不僅是日常飲食的基礎,更象徵隨處可見的上帝恩典。「我們的祖先打獵前會隨地撒下小米,回來時便能收成,這就是上帝豐富而實在的恩典,天天與我們同在。」

    Alang Dakisliniang指出,台灣擁有超過200種原生小米,但現代已逐漸消失。小米不只是過去的記憶,也今日信仰實踐的載體。將小米製成聖餐餅,是結合原住民的生活經驗與信仰,象徵耶穌基督的身體成為人們可以分享與分擔的恩典。擘餅的行動不只是記念,也邀請眾人領受恩典後化為行動,彼此分享、彼此分擔。

(文章出處:https://tcnn.org.tw/archives/237165)

【禮拜資訊組後記】

    今年的受難復活節是由禮拜資訊組的長執們精心構思、規劃與執行的。首先是玉楨執事,他從靈修中獲得的啟發是「和耶穌飲盡他的杯」。玉楨分享道:「這杯並非為了紀念宗教上的勝利,更不是死亡前的餞別酒,而是激發了人們對永恆生命的渴望,並展現出無論多苦,都能共同承擔的希望。」馥如執事則在設計視覺和撰寫週報封面文章「共飲這杯」時,更進一步希望能喚起大家在信仰中的同在感,並響應當代臺灣社會的情境,以此作為教會今年對弟兄姊妹的祈禱與靈修引導。

    以「共飲這杯」為主題,今年我們思考了棕樹十字架的現代意義,受難日禮拜中眾多長執和同工的參與(詳情請參閱封面文章,記者邱國榮的報導),以及復活禮拜中富有當代信仰情景的安排,和對親人的追思活動。透過後記短文的說明,感謝眾多同工們的用心規劃與投入服事,讓我們在古亭體驗到上帝所賜予的豐富信仰資源,願一切榮耀歸給祂。

【關心代禱】

為失去親人:朱蕙蓉、楊錦雲遺族。

為身體欠安:陳詹崇美、劉安惠、楊敬妙、黃李月桃、湯詹玉美、楊麒麟、邱千治、李春梅、謝滿足、魏啟廷、蕭幸、林萬來、蘇希宗、吳金月、劉繼華、 柯碧霞、潘家吉、蕭蘭、呂崇智、 廖吳絹惠、徐玉、陳書涵、張素筠。

為升學:徐予信(高中)徐予盼(大學)、徐弘昌(大學)。

為外地工作:林嘉恩(澳洲)、許銘軒(南部)。

為新來朋友:陳逸庭(甄婷友)、盧姵丞、吳秉毅(銘軒友)、洪予恩(台大社工一)、吳宗諺(台大歷史二)、吳建勳(北上工作)、劉靜芝(瑞烈美鳳表弟媳)、廖語婕(瑞烈美鳳表姪女)、林明秀。

【公禱】

求上主照顧長期病痛的、心靈不安的兄姊,求主的聖靈常與他們同在;重大傷病的,求主親自醫治;更為那些照顧的人祈禱,求主賜力量與平安給照顧者,他們的愛心與耐心使生病者能有好的環境養病,更有盼望重拾健康。

3.為臺灣執政團隊與國會立委祈禱,能行在公義裡,以憐憫、謙卑、良善的心,為臺灣土地與人民做出正確的行動與決策,

使臺灣的腳步堅定地走在國際之間。

4.為天災人禍帶來世界各地災害求主保守祈禱;為終止戰爭世界和平禱告,祈求上主憐憫,保守各國人民,摒除私慾,共同維護大自然及公平公義,祈求世界平安渡過危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