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本週金句 腓立比書 2章15節 15才互恁無通嫌,真實無假,做上帝的子兒無瑕疵佇邪僻橫逆的世界。恁佇in中間出現,親像照光佇世間的, (台語漢字本) 15好使你們無可指責,誠實無偽,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。你們在這世代中要像明光照耀, (和合本修訂版) 消息報告 1、講台介紹 本主日邀請鍾靈傳道前來講道。鍾靈傳道現服事於聖道兒童之家,上帝賜福並記念鍾傳道的服事。 2、禮拜資訊組公告 台語禮拜如遇交換講台或有外來講員,當週華語線上禮拜則一起參與台語禮拜(實體或線上)。參與線上禮拜的會友如要奉獻,請致電辦公室洽詢轉帳資訊。 3、真平安福音分享會 教育裝備組安排本主日禮拜後11:30進行成人主日學:「真平安」福音分享會,邀請知名福音歌手 史茵茵Ying-ying Shih蒞臨分享。 史茵茵的歌聲充滿力量與盼望,曾演出音樂劇《四月望雨》《飲食男女》,並以專輯《有人在替你祈禱》與《再見再見》多次入圍及榮獲傳藝金曲獎肯定。她也為電影《翻滾吧!阿信》《想飛》及紀錄片《沖天》演唱插曲與主題曲。 4、讀經禱告會 10/24(五)-10/26(日)因週末連假,當週六讀經禱告會暫停一次。 5、2025秋季教會神學成長班 古亭教會與台灣神學院神學系合作,邀請曾宗盛老師開設「舊約中的信仰生命故事:路得記或約拿書」課程。報名請掃QR Cod、也可至佈告欄報名,或洽徐欣億長老。 上課日期:9/17、10/1、10/15、10/29、11/12、11/26、12/10(共七次) 上課時間:禮拜三19:10-21:10 報名費:1000元若要申請學分,需另繳600元給台神。 課程介紹:「舊約中的信仰生命故事:路得記&約拿書」 ●導論介紹路得記與約拿書在舊約聖經中的重要意義。 ●分析這兩卷書的文學特色,體會人生經歷高峰與低谷的情緒與感受。 ●闡述這兩卷書的神學意義,激勵信仰勇氣來面對人生不同挑戰。 ●梳理這兩卷書的後續詮釋,探討當代的適當解釋與應用。 6、時刻團契 教會十月起已開始一個嶄新的團契。 歡迎參加,可掃QR Code加入。 7、陳瑞祥長老紀念獎學金申請 為紀念陳瑞祥長老一生熱心於教會事工,關心青少年及音樂宣教事工拓展,並為鼓勵青少年學生努力向學,克盡學生職守,榮神益人,特設本獎學金實施辦法,請欲申請的同學參閱公佈欄或至辦公室詢問。 團契消息 1、松年大學下週預告 10/21(二) 校外教學-寒溪長老教會 10/24(五) 連假 2、松契、婦契聯合出遊 10/23(四)秋賞 1.湖口好客文創園區 2.新竹老爺酒店Le Cafe咖啡廳 午餐 3.關西仙草博物館 費用:每人800元 時間:早上7:50集合,8:00出發 集合地點:古亭教會一樓門口 教界消息 1、七星中會性別公義部研討會 權勢與順服 討論在教會的性騷擾與權勢 在當今社會,性騷擾事件日益受到重視。然而,發生在教會內部的性騷擾,往往超越個人行為,它與教會特有的「權力結構」和「順服文化」緊密交織,成為難以撼動的結構性問題。鼓勵教會牧長、同工、關心此議題的弟兄姐妹一起來了解。 時間:11/1(六)下午2:00-4:30 地點:本會副堂 內容:專講、Q&A 講座免費,報名參加。 教育裝備組 「400願主仁愛及你同在」聖詩介紹 400願主仁愛及你同在曲調是英國壞指頭樂團團員伊凡斯與漢姆在1970年「神奇基督教音樂」專輯中之一曲,原歌名「Carry on till tomorrow」。歌詞可能是香港人劉豹所寫,把有一點基督教含義的歌改填此詞,為要遠行的人祝福上帝的愛與他們同在。一般散會祝福、歡送會,特別是台灣現在有75萬以上的移工,如能以英文或是馬來語唱,更能表達主裡的愛。 關懷庶務組 【肢體關懷】 林修峰、林德道、柯志哲、陳書涵、 徐煒略、林興傑、柯蔡阿李、劉安惠、 楊敬妙、黃李月桃 邱千治、李春梅、 謝滿足、蕭幸、林萬來、吳金月、柯碧霞、潘家吉、蕭蘭。 【為身體復原禱告】 求上主聖手醫治、扶持,按著祢的大能恢復他們的氣力,使內心的憂傷成為盼望,身體的疼痛成為見證祢同在的記號。願聖靈成為他們隨時的幫助,在靜默無聲的時候都能得著從祢而來的喜樂和平安。 【為外出工作者禱告】 天天看顧我們的上主,祢是我們的保護者,因祢的話語我們德行在祢的光明中。無論在職場應對、旅途往返或異鄉孤單時,懇求祢恩手引領,賜下平安的腳步與喜樂的心靈,也眷顧他們思念家人的心懷,願他們在旅途中不斷經歷耶和華沙龍的平安。 【為花蓮光復鄉馬鞍山堰塞湖災情】 慈悲憐憫人的上主,面對突然來的天災我們真是真是脆弱無助,因為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造成花蓮馬鞍山堰塞湖潰堤,來不及撤離而造成人民傷亡、家園摧毀、滿目瘡痍。除了中央政府緊急應變,我們也看到台灣人的同胞愛,自主到災區獻力協助清除淤泥至今超過41萬人次,主啊~求祢保守參與救災人民的安全,止息後續可能的災害,憐憫受災的居民,使地方政府決策有智慧與效率,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。 |